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:走出島內“悶經濟”困境,“登陸”成重要選擇
新華社記者陳舒
“躺平”一詞近年來在臺灣年輕人中頗為流行,“阿姨,我不想努力”等流行語在網上走紅。分析人士指出,這一現象折射出島內年輕人受困于“悶經濟”的無奈現實,深層肇因與民進黨當局的執政亂象有密切關系。
小軒是臺灣某大學一名大四學生,正面臨畢業工作選擇。他告訴記者,身邊同學中存在一些“躺平族”,自己偶爾也有這樣的念頭。 “工作不好找、房價過高,結婚生育等問題讓我們感到焦慮。更難過的是,當下環境下,大家看不到問題的解方。既然無法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預期,就放棄、‘躺平’好了?!?/p>
臺行政機構統計數據顯示,臺灣25至44歲群體失業率連續3年攀升,去年達3.96%,是近5年來最高。同時,臺灣近5年粗結婚率(結婚人數與總人口之比率)連續降低,到2020年只剩5.17%,粗出生率(出生人數與總人口之比率)則連續4年下降,2020年只剩7%。
“躺平”現象雖非臺灣獨有,但卻有其深層次的獨特緣由。分析人士認為,島內“泛政治化”風氣加劇了這一現象?!耙坏竭x舉就拼命搶年輕選票,拿到執政權后就換了位子和腦子,把年輕人需求忘得一干二凈?!遍L期研究島內選舉文化的臺灣自媒體人楊詠杰認為,很多年輕人已意識到:政治人物選前口號喊得再響也不會帶來改變,民眾關切的民生、發展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。
2021年6月,臺青在廣西橫縣的茉莉花盆栽基地體驗茉莉花文創產品制作。新華社發
中國國民黨中評委何鴻榮直言,年輕人不想努力不是個人問題,反映的是整個臺灣在政治內耗中沉淪,沒人重視產業結構調整,很多年輕人不管怎么努力,連基本生活都困難,難怪想“躺平”。
民進黨當局嚴重破壞兩岸關系,致使島內年輕人喪失很多發展機會,這使“躺平”這一社會現象具有了臺灣獨有的政治色彩。民進黨當局肆意操弄“反中”“恐中”民粹,煽動兩岸對立對抗,打壓兩岸經濟交流合作,大量就業機會就此流失?!疤善健边x擇背后,有著多少的無奈與無望?!皟砂蛾P系不調整好,臺灣沒有希望?!焙硒櫂s說。
22歲的臺中女孩小
轉載請注明出處。